溫室建造基本要求?
溫室建造基本要求?
一、建造時間:溫室的建造一般應在雨季過后,上凍前完成,否則因墻體沒有全干透,一方面扣膜后濕度大,升溫慢,作物易感病,溫室性能降低;另一方面,上凍后墻體會膨脹,縮短溫室使用壽命。
二、建造場地:溫室屬于固定設施,又屬現代設施農業,對場地要求比較嚴格,必須地勢平坦、土質肥沃、避風向陽、排灌水方便、水電源好、交通便利、遠離高大建筑物及污染源,同時土地比較集中,以后能夠連片開發。
三、溫室方位:伊通縣溫室方位為座北朝南偏西5—8度,這樣能夠延長午后的日照時間,加大儲存熱量,提高室內夜間溫度。(其它地方可根據當地實際適當調整)
四、間隔距離:集中連片建造的溫室,為防止相互遮陰,前后棟間隔距離應不小于溫室高度的2倍。
五、溫室結構:1、溫室跨度:指從溫室南側前沿起到后墻內側的水平距離,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,便于夜間覆蓋保溫管理,跨度6.5—7.0米為宜。2、溫室高度:指地面到溫室更高點的垂直距離。跨度相同的溫室,隨著高度的增大,采光量也在增多,實踐證明,較高的溫室,室內空間大,蓄集熱量也大,單位時間內溫度的升降速度緩慢,對惡劣天氣的緩沖能力較強。因此,溫室宜高不宜低,一般跨度6.5—7.0米,高度2.8—3.0米。3、溫室長度:指溫室東西山墻內側之間的距離以50-80米為宜。過短,東西山墻在室內會形成較大陰影區,影響蔬菜生長;太長,溫室又不易調控。
六、屋面角度:1、前窗底角:指竹片底部與水平地面的夾角一般60-70度。2、溫室前屋面角:指前柱到脊柱間的透明屋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,由下至上又分為主采光屋面角、中段拱角和頂角,三個角度分別與前柱、腰柱和脊柱高度及南北位置有關。主采光屋面角越大,太陽光進入室內的光照越多,作物生長越好,故以30—32度為宜。從中段及后段屋面進入的光線多照在過道和后墻上,為此,中段屋面角應在24—26度間,頂角柱15—17度。3、前柱傾斜角:指前柱與地平面的夾角,為抵抗拱架、壓膜線、保溫防寒物向內產生的壓力,前柱應向南傾斜與地面成60—80度角。4、后屋面仰角:指后屋面與地平面的夾角,為使后屋面起到吸收、儲存熱量及向溫室北部地面反射光線的作用,同時又方便作業,后屋面仰角要保證在35-40度間。
七、墻體厚度:墻體包括后墻和山墻,是溫室的主體部分,因此,厚度要大于當地凍土層深度。伊通縣溫室的墻體厚度為:土堆墻體底寬2.5—3.0米,上寬0.8—1.0米;草泥壘墻體厚0.8—1.0米。
八、后屋面寬度及厚度:溫室保溫防寒能力強弱,除取決于墻體厚度外,還與后面的薄厚和寬窄有關。為增強保溫防寒能力,同時又能避免春季太陽照射線時后坡下形成陰影區,后屋面寬以1.5—2.0米為宜,厚度0.4—0.5米。
九、通風口:通風口起降溫、排溫、補充二氧化碳、排除有害氣體的作用,分上下兩處,上排風口在屋脊處;下排風口在距地面1米高處,可防止貼地冷空氣直接進入室內傷害作物,一般只在高溫秋季和晚春時打開。